【研究背景】
鋰氧氣電池由于具有極高的理論能量密度而被認為是最具發(fā)展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二次電池體系。但目前還處在初始研究階段,無論是正極、電解液、還是金屬鋰負極,都存在著很多問題,尚難以實現(xiàn)商業(yè)化應用。其中,對于關(guān)鍵的氧氣正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遲滯的多相反應動力學使得充放電過程的極化極其嚴重,造成電池的能量效率低下;(2)放電產(chǎn)物Li2O2容易鈍化氧氣電極,使得電池的實際放電容量遠遠低于理論值;(3)放電產(chǎn)物Li2O2與傳統(tǒng)固相催化劑的接觸界面較差(即接觸位點有限),導致催化劑在充電過程的催化效率較低;(4)高反應活性的中間產(chǎn)物LiO2容易進攻電解液溶劑和碳基正極,引發(fā)嚴重的副反應,使得電池可逆性較低、循環(huán)壽命較短。因此,要想改善鋰氧氣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則可以從這幾個問題入手。
【工作介紹】
近日,廈門大學董全峰教授課題組首次將一種可溶性有機小分子——亞碘酰苯(PhIO)應用作為鋰氧氣電池的溶液相催化劑,不僅可以顯著降低充放電過電位,而且可以提升放電容量和循環(huán)壽命。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該分子具有獨特的I3+=O2?鍵,其I(帶部分正電荷)和O(帶部分負電荷)可分別作為Lewis酸性位點和堿性位點與LiO2中間產(chǎn)物中的O2?(可看作Lewis堿)和Li+(可看作Lewis酸)作用,從而調(diào)控鋰氧氣電池的反應途徑。
具體地,在放電過程中,該分子可以通過其I3+=O2?鍵(雙位點)有效俘獲LiO2物種,形成LiO2-3PhIO中間產(chǎn)物,并加速LiO2在電解液中歧化生成Li2O2產(chǎn)物,促進溶液途徑的進行,從而改善氧氣正極的鈍化問題,提升了電池的放電容量;在充電過程中,由于其和LiO2之間的相互作用,其可以促使Li2O2通過一電子脫鋰的途徑進行分解,相對于傳統(tǒng)的兩電子直接分解途徑,提供了一條更加可逆且動力學更加有利的反應途徑,使得充電過電位大幅度降低;此外,由于其可以俘獲結(jié)合LiO2形成反應活性較小的中間產(chǎn)物(如LiO2-3PhIO),其還可以在充放電過程中顯著抑制與LiO2相關(guān)的副反應,從而提升鋰氧氣電池的可逆性,延長電池的循環(huán)壽命。該文章發(fā)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廈門大學博士生林曉東和孫宗強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內(nèi)容表述】
研究表明,鋰氧氣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與其充放電過程的反應途徑密切相關(guān)。在放電過程中,O2會先被還原成O2?并與Li+結(jié)合形成LiO2(O2 + e? + Li+ → LiO2),接著,如果LiO2吸附在電極表面(LiO2*),其會快速地進行第二步電化學還原反應(LiO2* + e? + Li+ → Li2O2)形成薄膜狀的Li2O2產(chǎn)物(表面途徑),該過程會鈍化電極表面,使電池過早死亡,放電容量較低;而如果LiO2溶解到電解液中(LiO2(sol)),其則會在電解液中發(fā)生歧化反應生成環(huán)形線圈狀的Li2O2顆粒產(chǎn)物(2LiO2(sol)→ Li2O2 + O2,溶液途徑),該過程可以緩解電極表面的鈍化問題,從而獲得較高的放電容量。
而在充電過程中,多數(shù)研究表明,在充電初始階段,Li2O2會先通過一電子氧化反應在電極表面形成吸附態(tài)LiO2物種(Li2O2→ LiO2* + e? + Li+),由于該物種移動性較差,其傾向于在電極表面進行第二步電化學氧化反應生成O2(LiO2* → O2+ e? + Li+),該兩電子過程的反應動力學較為緩慢,因而充電過電位也相對較大;而如果能使吸附態(tài)LiO2物種擴散溶解到電解液中(LiO2*→ LiO2(sol)),其則會在電解液中通過歧化反應生成O2(2LiO2(sol) → Li2O2 + O2),整個Li2O2分解過程則只需經(jīng)歷一個只有一電子轉(zhuǎn)移的電化學反應步驟(與放電過程的溶液途徑相似),因此該一電子分解途徑常常表現(xiàn)出相對較低的充電過電位。
雖然此前有研究表明,高DN(donor number)值溶劑可以促進LiO2溶解于電解液中,從而在放電過程促進溶液途徑、在充電過程促進一電子分解途徑,進而獲得較高的放電容量和較低的充電過電位,但是,由于LiO2本身具有較強的反應活性,容易進攻電解液溶劑,引發(fā)副反應,因此,促進LiO2溶解于電解液中也會加劇該副反應,造成電池的可逆性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差。從Lewis酸堿理論的角度來看,LiO2物種中的Li+可以看成一種Lewis酸,而O2?可以看成一種Lewis堿,因此,本文致力于開發(fā)一種同時具有Lewis酸性和堿性位點的可溶性催化劑以俘獲和結(jié)合LiO2物種,期望其在促進LiO2溶解于電解液的同時也能抑制LiO2的反應活性。由于PhIO分子具有獨特的I3+=O2?鍵,其I(帶部分正電荷)和O(帶部分負電荷)可分別作為Lewis酸性位點和堿性位點,因此本文選擇將其作為鋰氧氣電池的溶液相催化劑。
首先,通過對含有和不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發(fā)現(xiàn),PhIO不僅可以顯著降低鋰氧氣電池的充放電過電位,還可以顯著提升鋰氧氣電池的放電容量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圖1),說明了PhIO具有優(yōu)異的多功能作用。
圖1(a)100 mA g?1電流密度下,限制充放電容量為1000 mAh g?1時,含PhIO和不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充放電曲線圖;(b)100 mA g?1的電流密度下,含PhIO和不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深度充放電曲線圖;(c)300 mA g?1電流密度下,限制充放電容量為1000 mAhg?1時,含PhIO和不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圖。
隨后,通過對充放電后的電極表面進行SEM測試發(fā)現(xiàn),PhIO不僅能夠在放電過程促進溶液途徑(注:相同放電條件下,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所獲得的放電產(chǎn)物的尺寸更大),而且能夠在充電過程促進Li2O2的完全分解,提升鋰氧氣電池的可逆性(圖2)。進一步地,XRD、Raman和XPS等測試結(jié)果表明,含有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放電產(chǎn)物主要為Li2O2,而且其能夠在充放電過程中有效抑制副產(chǎn)物的形成(圖3)。此外,微分電化學質(zhì)譜(DEMS)進一步證明了該溶液相催化劑確實可以提升鋰氧氣電池的可逆性,并且抑制副反應的產(chǎn)生(圖4a, b)。
圖2(a, b)不含PhIO和(c, d)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碳電極在放電至2.7 V后的表面形貌;(e, f)不含PhIO和(g, h)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碳電極在深度充電后的表面形貌。
圖3(a)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碳電極在初始、放電和充電等狀態(tài)下的XRD譜圖;(b)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碳電極在放電后的拉曼光譜;(c, d)含PhIO(c)和不含PhIO(d)的鋰氧氣電池的碳電極在放電和充電后的C 1s XPS譜圖。
圖4(a, b)不含PhIO(a)和含PhIO(b)的鋰氧氣電池的恒電流充電曲線和相應的氣體析出速率曲線;(c, d)不含PhIO(c)和含PhIO(d)的0.1 M LiClO4/DMSO電解液體系在不同電壓窗口下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圖;掃速:100 mV s?1。
接著,為了深入理解PhIO在鋰氧氣電池體系中的作用機理,研究人員利用循環(huán)伏安(CV)、密度泛函理論(DFT)、電子順磁共振(EPR)波譜以及紫外可見光譜(UV-vis)等方法進行研究。如圖4(c,d)所示,通過對比含有和不含PhIO的電解液體系的CV曲線發(fā)現(xiàn),PhIO確實可以促進溶液途徑的進行(注:含PhIO的電解液體系的ORR過程只存在高電位的還原峰(Epc1’, ~2.2 V),對應溶液途徑的反應過程:O2 + e? + Li+ → LiO2,2LiO2(sol) → Li2O2 + O2),與SEM的結(jié)果相一致;另外,其還可以改變鋰氧氣電池的反應機理,提供一種不含游離LiO2物種的ORR途徑(注:圖4d中,即使將還原區(qū)域的截止電位由1.7 V提升至2.2 V時,其氧化區(qū)域也沒有出現(xiàn)與LiO2相關(guān)的氧化峰)。
進一步地,通過DFT計算(圖5)發(fā)現(xiàn),PhIO不僅可以作為Lewis酸堿對穩(wěn)定中間產(chǎn)物LiO2(即通過其I3+=O2?鍵俘獲和結(jié)合LiO2形成反應活性較小的LiO2-3PhIO中間產(chǎn)物),從而抑制與LiO2相關(guān)的副反應;而且可以通過穩(wěn)定產(chǎn)物Li2O2降低LiO2歧化反應能壘,從而加速LiO2歧化反應的進行,與CV的結(jié)果相一致。隨后的氣體分析(圖6a)與EPR(圖6b)結(jié)果進一步證明了PhIO確實可以促進LiO2歧化成Li2O2和O2,而非原位與原位UV-vis結(jié)果則證明了PhIO確實可以在充放電過程中通過其I3+=O2?鍵與LiO2相互作用,促進O2的可逆轉(zhuǎn)化,與計算的結(jié)果相吻合。
圖5 LiO2在DMSO和PhIO體系通過歧化反應轉(zhuǎn)化成Li2O2的勢能曲線;自由能的單位為kcal mol?1。
圖6(a)在加入KO2/DMSO溶液后,DMSO或PhIO/DMSO體系的氣體析出速率;(b)在加入LiClO4/DMSO或PhIO+LiClO4/DMSO電解液后,KO2/DMSO溶液的EPR信號;(c)含PhIO的LiClO4/DMSO電解液體系在加入KO2/DMSO溶液前后的UV-Vis光譜;(d, e, f)含PhIO的LiClO4/DMSO電解液體系在不同電壓變化區(qū)間內(nèi)的UV-Vis光譜:OCV → 2.0 V(d),2.0 V→ 3.0 V(e),3.0 V → 4.0 V(f)。
最后,通過結(jié)合實驗和理論計算結(jié)果,本文詳細闡述了PhIO在鋰氧電池中的作用機理。如圖7所示,在放電過程中,當O2還原成O2?并與Li+結(jié)合形成LiO2后,其會迅速與PhIO結(jié)合形成LiO2-3PhIO中間產(chǎn)物(O2 + e? + Li+ + 3PhIO(sol)→ LiO2-3PhIO(sol)),然后在電解液中通過歧化反應形成Li2O2產(chǎn)物(2LiO2-3PhIO(sol)→ Li2O2-4PhIO(sol) + 2PhIO(sol) + O2,Li2O2-4PhIO(sol) → Li2O2(s)+ 4PhIO(sol));充電時,在PhIO的作用下,Li2O2會先通過一電子脫鋰反應生成LiO2并與PhIO結(jié)合形成LiO2-3PhIO中間產(chǎn)物(Li2O2(s) + 3PhIO(sol) → LiO2-3PhIO(sol)+ Li+ + e?),隨后該物種會在電解液中通過歧化反應形成O2產(chǎn)物(2LiO2-3PhIO(sol) → Li2O2-4PhIO(sol)+ 2PhIO(sol) + O2,Li2O2-4PhIO(sol)→ Li2O2(s) + 4PhIO(sol))。
圖7含PhIO的鋰氧氣電池的反應機理示意圖。
【結(jié)論】
本文從Lewis酸堿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將一種同時具有Lewis酸性和堿性位點(雙位點)的有機小分子(PhIO)應用作為鋰氧氣電池的溶液相催化劑,利用其獨特的雙位點(I3+=O2?鍵)成功地在充放電過程中俘獲和結(jié)合LiO2中間產(chǎn)物,并促進LiO2在電解液中快速地轉(zhuǎn)化成Li2O2和O2,不僅調(diào)控了鋰氧氣電池的反應途徑,而且也抑制了與LiO2相關(guān)的副反應,提供了一條高度可逆的O2轉(zhuǎn)化途徑。最終,含有該溶液相催化劑的鋰氧氣電池獲得了更低的充放電過電位、更高的放電容量以及更長的循環(huán)壽命。
Xiaodong Lin, Zongqiang Sun, Chun Tang, Yuhao Hong, Pan Xu, Xueyang Cui, Ruming Yuan, Zhiyou Zhou, Mingsen Zheng*, Quanfeng Dong*. Highly Reversible O2 Conversions by Coupling LiO2 Intermediate through a Dual-Site Catalyst in Li-O2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2020, DOI:10.1002/aenm.202001592
通訊作者簡介:
董全峰,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軍委科技委基礎加強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裝備發(fā)展部高分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中國電池工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及關(guān)鍵儲能材料研究,主持軍工項目、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省重點項目、廈門市重大專項等項目的研究。在國際重要期刊包括Nature Commun.、JACS、Energy Environ. Sci.、ACS Nano、Adv. Energy Mater.等上發(fā)表SCI收錄論文150余篇,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30余件。曾獲全國信息產(chǎn)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先進個人、全國電池行業(yè)首批技術(shù)專家、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等、廈門市科技進步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