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療法(PTT)作為一種新興的腫瘤治療方法,由于其副作用小,療效顯著和時空操控精度高等特點,在腫瘤治療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這種療法通常需要50℃以上的高溫來消融腫瘤,這不可避免地會對附近的正常組織造成熱損傷,并導致復發(fā)或轉(zhuǎn)移的風險。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溫和的PTT策略來克服腫瘤的耐熱性。而較低溫度的PTT(38-43℃)則會激活癌細胞自我保護路徑,如產(chǎn)生熱休克蛋白(HSPs),影響PTT的治療效果。 因此如何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實現(xiàn)理想的治療效果仍然是PTT臨床轉(zhuǎn)化道路上的一大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