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作為一類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尤其是4-烷基吡啶,廣泛被應用于藥物分子、有機功能材料和天然產物的合成中。因此,開發(fā)新的合成方法以實現4-烷基吡啶的高效構建是合成化學的研究重點之一(Figure 1A)。近年來,化學家已經陸續(xù)開發(fā)了許多方法以實現4-烷基吡啶的合成(Figure 1B)。Nakao課題組于2010年首次報道了Lewis酸催化合成4-烷基吡啶的策略,但供體僅限于烯烴且反應須在手套箱中進行。2019年,Merck公司的Fier小組設計并合成了一種溫和的肟基吡啶鎓化合物,成功地實現了吡啶的C-4位烷基化,但反應僅限于碳親核試劑。此外,Hong課題組于2019年提出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N-磺?;被拎ゆf物種通過自由基加成反應合成4-烷基吡啶,但其反應步驟繁瑣。顯而易見,這些方法存在底物局限、步驟復雜和擇性差等問題。因此,發(fā)展高效和高選擇性的方法實現4-烷基吡啶的合成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Phil S. Baran教授課題組提出利用馬來酸酯衍生物作為吡啶封閉基團(blocking group, BG),促使吡啶C-4位的Minisci型脫羧烷基化得以精準控制,從而實現4-烷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Figure 1C)。相關成果發(fā)表在J. Am. Chem. Soc.上(DOI: 10.1021/jacs.1c05278)。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作者以簡單易得、穩(wěn)定性好和區(qū)域選擇性易控制為篩選標準對吡啶N原子上的封閉基團進行了篩選(Figure 2A)?;诖?,作者篩選了大量的封閉基團,但大多都以失敗告終,其失敗原因可總結為兩點:(1)在Minisci反應條件下,反應活性較差,導致封閉基團并不能很好地引入(BG1, 2, 4, 6);(2)難以形成穩(wěn)定的BG加成產物或反應產物的C4/C2選擇性較差。經過篩選,作者確定了以BG10為封閉基團時,反應能以83%產率得到目標產物8,且C4/C2位選擇性良好。此外,吡啶鎓6a的結構已通過X-射線晶體學證實,并以磺酸乙酯作為穩(wěn)定離子,從而成功實現了商業(yè)化(Figure 2B)。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最優(yōu)條件下,作者考察了底物的官能團兼容性(Table 1)。首先,作者探討了羧酸底物的適用性。結果顯示,伯羧酸、仲羧酸和叔羧酸均能夠很好地兼容該反應,且反應可以耐受鹵素、三氟甲基、酯基、芳香基、羰基、環(huán)丙烷、二氟環(huán)丁烷、環(huán)己烷和金剛烷等多種取代基,但產率受位阻和電子效應等方面的影響較大。接著,作者研究了環(huán)己基酸與不同C-3位取代基的吡啶底物的反應情況。作者發(fā)現當在吡啶的C-3位引入甲基、鹵素、甲氧基、苯基和酯基等取代基時,反應能以53%-79%的分離產率得到目標化合物(34-41)。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緊接著,作者對該反應的實用性進行了研究(Figure 3)。首先,作者利用Minisci型脫羧烷基化反應合成4-環(huán)己基吡啶8,再經選擇性官能團化在C-2位或C-6位引入氨基甲酰基、氰基、氨基、丙基、環(huán)己基和芳香基能夠以良好的產率構建2,4-雙官能團化吡啶類化合物(42-49)(Figure 3A)。然后,通過該反應,作者能以更簡潔的合成路線合成繁瑣的分子,尤其是抗真菌藥物候選化合物54,該反應能以最高效和簡潔的方式合成得到(Figure 3B)。最后,作者以6a為起始原料,經簡單的分離純化方法,以94%的產率和93%的純度得到目標產物(Figure 3C)。實用性研究說明了烷基化產物可以作為中間體來合成其他結構,進一步證明了該合成方法的實用價值。

(圖片來源:J.Am. Chem. Soc.)
小結: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Phil S. Baran教授團隊報道了利用馬來酸酯衍生物作為封閉基團,促使吡啶C-4位的Minisci型脫羧烷基化得以精準控制,從而實現4-烷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該反應條件溫和、官能團兼容性好及區(qū)域選擇性高,且產物可通過反應衍生為其他常見的官能團,在藥物化學和有機合成中具有實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