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不卡在线观看视频不卡,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处破女八a片60钟粉嫩,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網站首頁/有機動態(tài)/有機前沿/西安交通大學楊慶遠課題組Angew: 鎳基-MOF材料用于煤層氣分離
西安交通大學楊慶遠課題組Angew: 鎳基-MOF材料用于煤層氣分離
▲第一作者:王少敏     
通訊作者:楊慶遠     
通訊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論文DOI:10.1002/anie.202201017   

01

全文速覽


西安交通大學楊慶遠課題組研發(fā)了系列鎳基-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實現了煤層氣中甲烷和氮氣的高效分離。在不同的CH4/N2濃度下,Ni(ina)2能夠選擇性地從CH4/N2混合物中吸附CH4。該成果以 (Nickel-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Coal-Bed Methane Purification with Record CH4/N2 Selectivity)為題發(fā)表于國際知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上,并被選為Angewandte Chemie的封面文章和熱點論文(Hot paper)。
 
02

背景介紹


實現雙碳目標,天然氣是目前最現實的低碳清潔能源,但我國常規(guī)天然氣產能不足,需開發(fā)煤層氣等非常規(guī)天然氣作為補充。煤層氣俗稱“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種與煤共生、以吸附態(tài)存儲于煤層內的非常規(guī)天然氣,我國煤層氣儲量豐富,2020年探明的儲量約為4200億立方米。但超過 70%的煤層氣在開采時,由于開采技術(井下抽采)的原因混入了大量的空氣,導致形成了低濃度的煤層氣(甲烷濃度<30%)而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低濃度的煤層氣一般被直接排放到大氣,造成了資源浪費和溫室效應。所以現階段煤層氣的分離與提濃技術已成為煤層氣開發(fā)和利用的行業(yè)瓶頸問題,是需要攻克的關鍵節(jié)點。
 
03

研究出發(fā)點


在這個工作中,超微孔MOF材料Ni(ina)2具有甲烷/氮氣選擇性高(15.8)、吸附容量大(46.7 cm3/g)和分子擴散速率快(10.6-19.0 cm3 g-1 s-1)的特點, 較好地解決了氣體分離領域的“trade-off”效應。理論模擬計算和單晶結構解析表明Ni(ina)2和甲烷分子之間存在較強的作用力,可以從低濃度煤層氣中選擇性地捕獲甲烷分子。
  
04

圖文解析


用四種不同的吡啶-羧酸配體分別和Ni2+反應,得到四種孔徑尺寸和孔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MOF材料,這些晶態(tài)多孔材料的拓撲為穿插的鉆石網(dia)。圖1i-1p為這四種MOF材料的孔道結構圖。
 

在298K和100kPa下,Ni(ina)2的CH4吸附量為40.8 cm3g-1,高于同等條件下其他多孔材料的吸附量。在十次吸附-脫附循環(huán)實驗后,Ni(ina)2的CH4吸附量保持不變,具有很好的重復性。圖d, e, f分別為Ni(3-ain)2, Ni(2-ain)2和 Ni(pba)2的CH4- N2的吸附等溫線。


在298K和100kPa下,Ni(ina)2的CH4/N2分離比為15.8,是目前的最高值(圖a)。和其他多孔材料對比,Ni(ina)2有著優(yōu)異的CH4吸附量和最高的CH4/N2分離比(圖b)。如圖c和圖d為這四種材料的吸附焓(Qst)。


理論模擬計算表明,材料Ni(ina)2和Ni(3-ain)2具有合適的孔道結構,可以有效地捕獲CH4 (圖a和圖b)。而Ni(2-ain)2中的墨水瓶型孔道(圖c),Ni(pba)2的中較大的孔道都難以有效地吸附CH4分子(圖d)。穿透實驗表明,Ni(ina)2對不同濃度的CH4/N2混合氣體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圖e-g),實驗所得CH4純度約為99%。
 
05

總結與展望


Ni(ina)2具有很好的熱穩(wěn)定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經過幾十次煤層氣循環(huán)吸附-脫附實驗后,Ni(ina)2 的性能依舊保持不變。另外,Ni(ina)2由非常便宜的工業(yè)原料制備而成,通過和企業(yè)合作,目前已實現批量化制備。綜上所述,Ni(ina)2是一種理想的固體吸附劑,該工作為工業(yè)上煤層氣的分離難題提供了思路。

06

課題組介紹

 
通訊作者介紹
楊慶遠,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高層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化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擔任中國晶體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納米科技學會理事會理事,《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青年編委。2011年于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蘇成勇教授;2011-2018年,作為博士后或訪問學者先后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和日本京都大學工作,合作導師分別是Jean-Marie Lehn 院士(諾貝爾化學獎得主),Mike Zaworotko院士和Susumu Kitagawa 院士;2018年9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學工作至今。長期從事多孔框架材料的研究,在 Angew. Chem. Int. Ed.、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等高水平期刊發(fā)表論文40余篇。
課題組鏈接:
http://gr.xjtu.edu.cn/web/qingyuan.yang


原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01017


納孚服務
  • 化學試劑
  • 提供稀有化學試劑現貨

  • 化學試劑定制合成服務
  • 上海納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市場稀缺的化學試劑定制服務

  • 新材料現貨
  • 上海納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或自產包含石墨烯產品,類石墨烯產品、碳納米管、無機納米材料以及一些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 結構設計及定制合成
  • 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對所需化合物結構進行設計改性,從而定制合成出客戶所需分子式結構

  • 聯系我們
  • 021-58952328
  • 13125124762
  • info@chemhui.com
  • 關注我們
在線客服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