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甲烷氧化古細菌產生的甲烷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海洋沉積物和哺乳動物微生物群。在這個過程中,甲基輔酶M還原酶(MCR)通過催化2-甲基巰基乙磺酸酯(CoM)和7-硫代庚酰硫氨酸磷酸(CoB)的可逆相互轉化為CoB–CoM雜二硫化物和甲烷而發(fā)揮核心作用。MCR3是一個大小為300 kDa的(αβγ)2蛋白復合物,它需要獨特的F430輔因子和翻譯后修飾,翻譯后修飾產生的5-C-(S)-甲基精氨酸能調節(jié)其活性位點的反應性。
圖片來源:Nature
一種新型的B12(鈷胺素)依賴自由基SAM超家族蛋白Mmp10已被證明能催化這種關鍵的翻譯后修飾。迄今為止,B12依賴的自由基SAM酶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催化甲基轉移到sp3-C的生物催化劑,然而還沒有關于對這類酶的結構深入研究的報道。

圖片來源:Nature
有鑒于此,Université Paris-Saclay的Olivier Berteau團隊報道了一種獨特的B12依賴自由基SAM酶Mmp10的光譜研究和原子分辨率結構。Mmp10的結構揭示了其具有獨特的四個金屬中心和關鍵的催化結構特征: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由兩個結構域和一個鐵環(huán)組成,并存在一個協(xié)調單個核鐵的環(huán),類似于紅氧還蛋白鐵環(huán)。


圖片來源:Nature
Mmp10中B12結合結構域由4個β鏈和7個α-螺旋組成。這個結構域包含了維系鈷胺二甲基苯丙咪唑(DMB)尾部的大部分極性鍵。此外,結構顯示,沒有發(fā)現(xiàn)典型的B12結合基序,如His-on(DXHXXG)和SXL基序,而是在[4Fe–4S]簇和鈷胺素之間發(fā)現(xiàn)了SAM(或SAH)和Y23殘基。Y23與四吡咯C8側鏈和F24通過π-π相互作用,其羥基距離鈷原子4.8?(上軸向配位),表明Y23對鈷的反應性起調節(jié)作用。

圖片來源:Nature
最后,通過結合電子順磁共振波譜、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該項研究闡明了B12依賴的自由基SAM酶超家族催化具有化學挑戰(zhàn)性的烷基化反應的機制,并確定了獨特的活性位點重排,為SAM輔因子在自由基和親核化學中的雙重用途提供了結構上的理論基礎。

圖片來源:Nature
參考文獻:Crystallographic snapshots of a B12-dependent radical SAM methyltransferaseDOI: 10.1038/s41586-021-04355-9原文作者:Cameron D. Fyfe, Noelia Bernardo-García, Laura Fradale, Stéphane Grimaldi, Alain Guillot, Clémence Brewee, Leonard M. G. Chavas, Pierre Legrand,Alhosna Benjdia ? & OlivierBerte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