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手性描述了一個物體不能疊加在其鏡像上的幾何特性,這一性質自 19 世紀以來一直是化學和生物學中的關鍵概念。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納米加工技術以及軟化學合成和組裝方法的出現(xiàn),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這一領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制備復雜且可控的手性金屬納米結構成為可能,這些結構在分子傳感、手性分離與合成以及光學偏振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篇綜述涵蓋了用于構建手性等離子體材料的主要技術,特別是軟化學方法,并根據(jù)最近文獻中報導的例子討論了這些納米結構的一些應用。
近日,斯特拉斯堡大學Gero Decher教授團隊的 Matthias Pauly 助理教授和吳文兵博士以“Chiral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recent advances in their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為題,在英國皇家學會期刊 Materials Advances 上發(fā)表綜述文章,討論了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重點介紹了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的制造和應用。文章首先簡要介紹了一些用于構建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的自上而下方法 (top-down),然后更詳細地討論了自下而上的方法(bottom-up)。文章特別介紹了合成手性納米粒子的最新示例和以及用非手性納米粒子作為構件組裝手性結構的方法。在最后一節(jié)中,文章根據(jù)文獻中最近的例子討論了這些納米結構的各種應用。
論文信息
Chiral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recent advances in their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Wenbing Wu and Matthias Pauly*(斯特拉斯堡大學)
Mater. Adv. , 2022, 3, 186-215
http://doi.org/10.1039/D1MA00915J
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作者簡介
本文第一作者。吳文兵于 2020 年在 Gero Decher 教授的指導下獲得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研究課題是層層自組裝的手性納米結構。吳文兵現(xiàn)為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瘜W工程系 Nicholas A. Kotov 教授課題組的博士后研究員。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層層自組裝、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無機納米粒子的自組裝和納米復合超材料。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
本文通訊作者,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他于 2010 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學的材料物理與化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aterials) 獲得博士學位,之后加入位于德國斯圖加特的馬克斯普朗克固態(tài)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的納米科學部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從事電噴霧離子束沉積的研究工作。自 2012 年以來,他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研究將各向異性納米粒子組裝成復雜的超結構,并表征它們的光學和電子傳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