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發(fā)表在ACS Chemical Biology上的文章,題目為“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Tool to Identify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Telomerase”,通訊作者是來自哈佛醫(yī)學院的Matthew Meyerson教授,他主要利用基因組學手段研究人類癌癥。這篇文章中作者報道了針對端粒酶的核苷酸高通量篩選方法,鑒定了2種對端粒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可能用于進一步的藥物發(fā)現(xiàn)。
端粒逆轉錄酶TERT是一種核糖-蛋白復合物,它能在快速分裂的細胞中復制以維持端粒長度,實現(xiàn)細胞永生,因此端粒酶被認為是重要的癌癥靶點,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小分子抑制劑被批準作為抗癌療法。因此,作者希望使用基于核苷酸的熒光高通量方法對端粒酶的小分子抑制劑進行篩選。該技術的原理是,在端粒酶酶促循環(huán)中,將結合并消耗dNTP,偶聯(lián)熒光染料BBT的dNTP被水解后可以產(chǎn)生BBT-PPi,被堿性磷酸酶識別產(chǎn)生可測量的信號。
作者首先進行了預實驗,驗證了端粒酶可以行使功能擴增核酸鏈,且對BBT-dGTP有結合力。
然后,作者使用一個含約3600個化合物的庫進行篩選。其中8種化合物表現(xiàn)出較為可靠的信號。
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引物延伸測定,發(fā)現(xiàn)其中3種能顯著抑制引物延伸。
由于其中一種剩余量不足以繼續(xù)實驗,因此僅對剩余兩種進行分析。其結構式展示如下,分別測試其IC50值為143和95uM。
總之,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帶有化學修飾的核苷酸高通量熒光篩選法鑒定了端粒酶的抑制劑,在約3600個化合物的庫中找到2個潛在的抑制劑,為進一步的藥物發(fā)現(xiàn)和癌癥治療奠定了基礎。
本文作者:WYJ
責任編輯:LYC
DOI:10.1021/acschembio.5c00244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chembio.5c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