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不卡在线观看视频不卡,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处破女八a片60钟粉嫩,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網(wǎng)站首頁/有機反應/還原反應/四川大學Angew:金屬性光催化劑實現(xiàn)高效的紅外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
四川大學Angew:金屬性光催化劑實現(xiàn)高效的紅外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
▲第一作者:徐嘉麒;通訊作者:李瑞祥,徐嘉麒         

通訊單位:四川大學            
論文DOI:10.1002/anie.202017041     

全文速覽


該工作構建了金屬性鎳摻雜二硫化鈷超薄片(Ni-CoS2 nanosheets)作為新型光催化劑,實現(xiàn)了紅外光驅動的CO2還原。該過程中,甲烷的產(chǎn)生速率達到了101.8 μmol g-1 h-1。在不添加犧牲劑的條件下,這是目前單一催化劑在紅外光催化CO2還原中達到的最高記錄。

背景介紹


化石燃料的使用產(chǎn)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僅2017年因為化石燃料的使用而產(chǎn)生的CO2就達到了330億噸,約為自然界自身處理能力的兩倍。過量排放的CO2造成了全球變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大氣中的CO2濃度是關乎國家發(fā)展的重大需求。模擬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基燃料,在減少大氣中CO2含量的同時,制備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或其他化學品,具有綠色、可持續(xù)等優(yōu)點,因而極具研究前景。

紅外光約占太陽光的50%,但因為紅外光的能量較低,傳統(tǒng)半導體光催化劑難以利用紅外光實現(xiàn)CO2還原,因此過去的光催化CO2還原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光和可見光區(qū)。為了更充分的利用光能,實現(xiàn)紅外光驅動的CO2還原,亟需發(fā)展新型光催化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謝毅教授和孫永福教授制備了金屬性硫化銅(CuS)超薄片(J. Am. Chem. Soc. 2019, 141, 423?430.),首次將金屬性光催化劑應用于紅外光催化CO2還原領域,這為紅外光催化CO2還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研究出發(fā)點


1. 利用金屬性光催化劑實現(xiàn)了紅外光驅動的二氧化碳還原。
2. 紅外光催化CO2還原過程的甲烷的產(chǎn)生速率達到了101.8 μmol g-1 h-1。在不添加犧牲劑的條件下,這是目前單一催化劑在紅外光催化CO2還原中達到的最高記錄。
3. 利用原子尺度的元素摻雜調(diào)控了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中間體,并通過理論計算、原位紅外、甲烷變溫脫附等測試對機理進行了證實。

圖文解析


 ▲圖1. Ni-CoS2超薄片的形貌。

作者利用修飾的鹽模板法制備了[001]取向2個晶胞厚的鎳摻雜二硫化鈷超薄片。



▲圖2. Ni-CoS2超薄片的金屬性表征、紅外光吸收測試以及能帶結構示意圖。

變溫電導、DFT計算等證實了鎳摻雜二硫化鈷超薄片的金屬性;紫外可見漫反射吸收光譜表明了鎳摻雜二硫化鈷超薄片優(yōu)異的紅外光吸收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鎳摻雜二硫化鈷超薄片部分填充的導帶可以作為中間能帶,使其能在紅外光的照射下同時實現(xiàn)二氧化碳還原和水氧化反應。

▲圖3. Ni-CoS2超薄片的紅外光催化CO2還原性能。

在紅外光催化CO2還原過程中,鎳摻雜二硫化鈷超薄片的甲烷產(chǎn)生速率達到了101.8 μmol g-1 h-1。在不添加犧牲劑的條件下,這是目前單一催化劑在紅外光催化CO2還原中達到的最高記錄。

▲圖4. Ni摻雜對反應中間體的調(diào)控。

理論計算、原位紅外、甲烷變溫脫附等測試表明,摻雜的鎳原子不僅能降低反應決速步*COOH中間體的形成能;同時,Ni原子的引入還能降低*CHO的形成能和CH4的脫附能,因而會更有利用于形成甲烷這種還原產(chǎn)物,表明原子水平的元素摻雜是調(diào)控反應中間產(chǎn)物的有效途徑,為實現(xiàn)高活性、高選擇性的紅外光催化CO2還原提供了可能。該工作為新型紅外光催化CO2還原材料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通訊作者簡介


李瑞祥教授,博導。1984年和1987年在蘭州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9年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于1987年加入四川大學化學系任教至今。主編《無機化學》(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3第一版,2019第二版),榮獲2014年度“四川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獎”、“本科教學優(yōu)秀獎二等獎”。課題組合成的水溶性膦配體及其銠配合物,已用于烯烴氫甲?;I(yè)生產(chǎn),產(chǎn)生了顯著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主持和參加各級科研項目20余項。

研究方向包括:
1. 新型多齒氮、多齒膦、多齒卡賓氮膦配體及其過渡金屬配合物的設計、合成與催化;
2. 納米金屬催化劑的設計與制備;
3. 均相、非均相催化二氧化碳轉化等催化領域。

徐嘉麒,助理研究員。2014年在天津大學獲學士學位,201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于2019年加入四川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xiàn)為化學學院助理研究員。目前總共在Nat. Energy、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SCI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2篇,被引超過1000次,申請發(fā)明專利4項,主持科研項目3項。入選2019年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曾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yōu)秀獎和蘇州育才獎等獎勵。
研究方向包括:
1. 超薄二維材料的設計、精準制備以及表征;
2. 新能源儲存和轉化方向,如電催化、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和水分解等方向。


納孚服務
  • 化學試劑
  • 提供稀有化學試劑現(xiàn)貨

  • 化學試劑定制合成服務
  • 上海納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市場稀缺的化學試劑定制服務

  • 新材料現(xiàn)貨
  • 上海納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或自產(chǎn)包含石墨烯產(chǎn)品,類石墨烯產(chǎn)品、碳納米管、無機納米材料以及一些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 結構設計及定制合成
  • 可以根據(jù)客戶需求對所需化合物結構進行設計改性,從而定制合成出客戶所需分子式結構

  • 聯(lián)系我們
  • 021-58952328
  • 13125124762
  • info@chemhui.com
  • 關注我們
在線客服
live chat